尽管我们一直讨论2016年第一季度该行业的许多趋势,另一个令人感兴趣的亮点是2016年第一季度安装的1.553GW中超过570MW是来自>5MW、不受2014年五月立法变化约束的电站。
因此,由于补贴拖欠造成现金流变差,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未来投资计划;同时,也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导致收益下降。因此,在财务模型里,发电量这一项是很难处理的,直接影响对反算电价的计算!五、补贴拖欠对于光伏项目的影响1 光伏标杆电价的构成下表统计了三类电价区脱硫标杆电价和国家补贴的平均水平。
一、前言对于光伏电站投资者而言,路条是稀缺资源。为使投资收益明确,陆上风电一并确定2016年和2018年标杆电价;光伏发电先确定2016年标杆电价,2017年以后的价格另行确定。根据中电联2016年2月23日发布的《2016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2016年,宏观经济增速总体将呈现稳中缓降态势,在考虑常年气温水平的情况下,预计2016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1%-2%;预计全年新增发电装机1亿kW左右,年底全国发电装机达到16.1亿千瓦、同比增长6.5%左右。表8:未来风电、光伏项目在不限电情况下需要的度电补贴估算可见,目前收取1.9分/kWh的附加,根本无法满足未来补贴资金的需求。按照80%的系统效率考虑,年满发小时数为1368.2h,考虑平均衰减5年(我国光伏项目主要在2010年后大规模上马),满发小时数约为1300h。
同时,即使2016年不竞电价,2017年光伏三类电价区的标杆电价进一步下降是大概率事件。2 补贴拖欠的案例举例来说明补贴拖欠对项目收入的影响,如表6所示。一、2016年1-2月广东太阳能电池出口的主要特点(一)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占比超7成,以旅游购物商品方式出口倍增。
1-2月,广东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太阳能电池2亿元,增长31.4%,占同期广东出口太阳能电池总值(下同)的74.7%;以其他贸易方式出口3614万元,激增5.2倍,占13.3%,全部以旅游购物商品方式出口。从月度数据看,广东太阳能电池月度出口值自2015年11月以来连续四个月保持同比增长,其中,2月出口1.2亿元,同比增长1%,环比下降19.4%(下图)经过多个方案的比较研究,最终采用杨培志教授团队研制的石墨烯,在太阳能电池上通过热压法组装完成了相关实验,但石墨烯薄膜与太阳能电池的合理耦合仍然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课题。此外,他们还开发了以钴镍合金为原料的低成本对电极材料,并获得了8.3%的电池效率,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规模产业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一次偶然机会读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郭万林教授关于盐水在石墨烯材料上流动会产生电信号的研究报告,唐群委对雨滴滴落在石墨烯材料上是否也能产生电信号产生了质疑。唐群委说,从事其他研究之余,他也始终在思考这个难题,但始终没有想到破解之法。
冯文波摄谈及这一研究背景,唐群委教授说:这要从长期困扰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学术难题谈起。唐群委大受启发,顺着杨教授的思路认真思考并研究在其他天气情况下的太阳能发电问题。唐群委教授团队首先采用自主研发的导电凝胶电解质组装太阳能电池,使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9.1%(普通凝胶电解质电池的转换效率为6%,液体电解质电池的转换效率为7%),开创了凝胶电解质研究的新模式。有学者在写给唐群委的邮件中表示,这项工作的贡献不在于产生了多少电能,而是提出了太阳能电池向全天候发展的新思路,打破了以往科学研究中过分关注如何高效利用和转化太阳光的思维方式。
着眼更长远的未来,唐群委说:雨天发电的太阳能电池不是最终目标,研发全天候太阳能电池才是我们的终极理想,未来的太阳能电池有望在任何天气情况(白天、夜晚、阴、雨、雾、霾等)下发电。十多年来,国际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究也没有明显起色。雨量充沛但太阳能资源不够丰富的地区,酸雨多发地区,以及岛礁供电和海上航行等领域都能派上用场。太阳能电池在暗环境发电效率低,甚至不发电,一直是无法解决的难题。
接着他们又采用自己发明的合金对电极组装的太阳能电池,发电效率更是达到了12.75%,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谈及雨天发电的太阳能电池产业化之路,唐群委表示,从实验室到工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对该项目的应用前景保持乐观。
然而这种金属硅提炼过程中产生的四氯化硅有强腐蚀性、急毒性,又难保存,因而污染最为严重。他说:有的单位以有机染料见长,有的学者主要研究纤维太阳能电池,有的团队以凝胶电解质研究著称,而我们则侧重于导电凝胶电解质和合金对电极的研究。
全天候是终极探索唐群委带领他的年轻团队和云南师范大学杨培志教授团队联合在德国最新一期科技期刊《应用化学》上刊发了题为一种既可在阳光下也可在雨水中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的论文,立即引起了国际新闻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并被翻译成英、法、德、拉丁、捷克等多种语言,甚至有媒体称其为光伏发电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不同方法研制的石墨烯性能有差异,且石墨烯的透光率并非100%,以至于正常光照时电池效率比没有石墨烯的电池效率有所降低,这在实际应用中并不经济。他带领科研团队迫不及待地进行实验,果不其然,雨滴滴落在石墨烯材料上也会形成阳离子/电子双电层赝电容,雨滴在石墨烯表面的铺展-收缩即为赝电容充、放电过程,进而产生电压和电流。在太阳能电池基础研究中,除了聚焦电解质、对电极这两大制约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发展的瓶颈外,唐群委还向另一长期困扰太阳能电池科学界的难题发起冲击。唐群委表示,实验初期,他们把透明的石墨烯放置于太阳能电池的上层,白天有光照时,太阳光先穿过石墨烯,再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上发电。从金属硅中提纯出的多晶硅片处理又要耗费大量电能。
针对这种高污染、高消耗的弊端,1991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成功研发了介孔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不仅将这一电池的发电效率由1%以下提升至7.1%,而且还采用了薄膜化技术,使其更加轻便、柔韧,并由此掀起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的热潮,这一新型电池的研发态势可以用各有特色来形容。近年来,中国海洋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唐群委教授带领团队开展新型太阳能研发,取得了可在雨天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性阶段成果,使科学界和产业界向全天候太阳能的设想迈进了一大步。
在使用一定浓度的氯化钠溶液模拟雨水的实验中,此太阳能电池实现了大约100微伏/滴的电压和0.5微安/滴的电流输出以及6.53%的光电转换效率。2013年11月,第九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期间,云南师范大学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培志教授提到:如果能开发一种在夜晚和阴雨天等其他天气情况下也能发电的太阳能电池,那对光伏发电的推动作用将是非常大的。
前者易泄露、挥发,后者成本高、易溶解。悬而未决之问引发科技突破电解质、对电极一直是制约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发展的两大技术瓶颈。
下雨天,雨水直接滴落在最外层的石墨烯板上发电。唐群委教授(中)在指导学生做实验。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太阳能电池研发,直到21世纪太阳能电池才进入民用领域,且主要以金属硅(工业硅)提纯而来的各类晶硅电池为主。实际应用中的雨天攻关如何把石墨烯和现在的太阳能电池结合,制造出既可在晴天运用太阳光发电,又可在下雨天利用雨水发电的新型太阳能电池是我们遇到的最大挑战
前者易泄露、挥发,后者成本高、易溶解。唐群委大受启发,顺着杨教授的思路认真思考并研究在其他天气情况下的太阳能发电问题。
针对这种高污染、高消耗的弊端,1991年,瑞士联邦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成功研发了介孔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不仅将这一电池的发电效率由1%以下提升至7.1%,而且还采用了薄膜化技术,使其更加轻便、柔韧,并由此掀起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研究的热潮,这一新型电池的研发态势可以用各有特色来形容。唐群委表示,实验初期,他们把透明的石墨烯放置于太阳能电池的上层,白天有光照时,太阳光先穿过石墨烯,再照射到太阳能电池板上发电。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行太阳能电池研发,直到21世纪太阳能电池才进入民用领域,且主要以金属硅(工业硅)提纯而来的各类晶硅电池为主。唐群委说,从事其他研究之余,他也始终在思考这个难题,但始终没有想到破解之法。
悬而未决之问引发科技突破电解质、对电极一直是制约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发展的两大技术瓶颈。他说:有的单位以有机染料见长,有的学者主要研究纤维太阳能电池,有的团队以凝胶电解质研究著称,而我们则侧重于导电凝胶电解质和合金对电极的研究。唐群委教授团队首先采用自主研发的导电凝胶电解质组装太阳能电池,使最高光电转换效率达到了9.1%(普通凝胶电解质电池的转换效率为6%,液体电解质电池的转换效率为7%),开创了凝胶电解质研究的新模式。冯文波摄谈及这一研究背景,唐群委教授说:这要从长期困扰太阳能电池研究的学术难题谈起。
从金属硅中提纯出的多晶硅片处理又要耗费大量电能。此外,他们还开发了以钴镍合金为原料的低成本对电极材料,并获得了8.3%的电池效率,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规模产业化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2013年11月,第九届中国太阳级硅及光伏发电研讨会期间,云南师范大学可再生能源材料先进技术与制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杨培志教授提到:如果能开发一种在夜晚和阴雨天等其他天气情况下也能发电的太阳能电池,那对光伏发电的推动作用将是非常大的。全天候是终极探索唐群委带领他的年轻团队和云南师范大学杨培志教授团队联合在德国最新一期科技期刊《应用化学》上刊发了题为一种既可在阳光下也可在雨水中发电的太阳能电池的论文,立即引起了国际新闻界和学术界的关注,并被翻译成英、法、德、拉丁、捷克等多种语言,甚至有媒体称其为光伏发电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新。
雨量充沛但太阳能资源不够丰富的地区,酸雨多发地区,以及岛礁供电和海上航行等领域都能派上用场。在太阳能电池基础研究中,除了聚焦电解质、对电极这两大制约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发展的瓶颈外,唐群委还向另一长期困扰太阳能电池科学界的难题发起冲击。